一、起草背景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要場合、重要會議上,反復強調要做好就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將穩就業列入“發展六仗”重要目標,作為打好重點民生保障仗的首要任務。隨著穩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全省就業形勢逐步恢復,保持總體穩定。但穩的基礎仍不牢固,就業工作也面臨新的困難問題。制定出臺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若干措施,既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適應形勢穩定全省就業大局的現實需要。
二、主要內容
《通知》兼顧政策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聚焦就業領域重點和難點,提出5個方面18條穩就業政策措施。一是持續擴大就業容量。通過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助企穩崗擴崗、支持重點行業企業擴大崗位供給、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提質增效等4條措施,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二是保障重點群體就業。通過鼓勵市場吸納就業、積極引導基層就業、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穩定政策性崗位規模、實施三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統籌做好其他群體就業工作等6條措施,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兼顧促進其他群體就業。三是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通過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建設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落實大學生創業保障政策等3條措施,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創新創業活力。四是兜牢基本民生底線。通過加強困難人員就業幫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2條措施,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五是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通過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推進政策落細落實、加強典型激勵和宣傳引導等3條措施,強化穩就業工作落實保障。
三、主要特點與創新
這次政策主要是落實國辦發〔2023〕11號、人社部發〔2023〕37號文件要求,對以往政策進行優化調整,圍繞“穩、擴、保、促、兜”等方面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穩就業。
一是著力穩企業。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技能提升補貼政策,鼓勵引導企業不裁員、少裁員,支持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吸納就業人數多、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范的實體經濟和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在貸款額度、利率定價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對有延期需求的小微企業貸款,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無還本續貸、還舊借新等方式予以支持。將帶動就業能力強、涉及國計民生和生產保供的企業列為公共就業服務重點聯系企業,配備就業服務專員,一攬子提供用工、培訓、政策等扶持。
二是著力擴容量。延續實施失業保險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對招用2023屆及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24歲青年,簽訂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費1個月以上的企業,按每招用1人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拓寬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范圍,政策對象由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擴展到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24歲青年、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享受主體由中小微企業擴展到各類企業,補貼標準由1000元每人提高至1500元每人,鼓勵引導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三是著力保重點。聚焦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的情況,要求穩定機關單位招錄畢業生規模,事業單位出現的空缺崗位主要用于招聘畢業三年內的畢業生,延續實施國有企業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明確安排特崗教師計劃900人、“三支一扶”計劃600人、大學生征兵計劃8000人以上、西部計劃1000人以上,募集不少于3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招聘計劃,對基層就業的畢業生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高定工資、提前轉正定級等支持。同時,統籌兼顧做好農民工、脫貧人口、退役軍人、殘疾人、城鎮大齡失業人員等其他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四是著力促創業。聚焦解決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不足、創業資金不夠等堵點問題,明確省級層面設立天使投資股權引導母基金和大學生創業種子子基金,遴選部分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優秀項目免費入駐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支持建設“湘就業”平臺高校學生創業創新服務專區、“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大平臺”。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對新發放的10萬元及以下貸款、獲得設區的市級以上榮譽的高校畢業生創業者免除反擔保要求。
五是著力兜底線。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及時將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脫貧戶、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人員納入援助范圍。構建及時發現、優先服務、分類幫扶、動態管理工作機制,強化低收入人口、失業登記、就業登記、就業援助等對象動態監測。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性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失業人員及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
此外,《通知》還對各地各有關部門壓實責任、落細落實政策、加強典型激勵和宣傳引導等提出工作要求。明確將就業工作納入全省表彰獎勵范圍,評選一批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個人),培育一批最美創業者、最美高校畢業生、最美農民工,努力營造有利于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